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松山一日遊

彩虹橋

彩虹橋現址:臺北市饒河街221巷底。

彩虹橋蜿蜒的造型,若由下往上仰望,猶如一隻在水面游動的蛟龍,而彎曲的橋身與鋼肋拱型梁相互的交錯,讓她展現出一種層疊的錯落之美。如果有空來趟彩虹橋之旅,白天可上橋眺望基隆河美麗的水岸景觀,還能騎單車沿著河濱腳踏車道,到鄰近的彩虹、成美河濱公園走走逛逛,享受河岸的悠閒氣氛;入夜後,除了欣賞彩虹橋本身浪漫亮眼的夜色及麥帥一、二橋的光雕橋景外,不妨順道到鄰近的饒河夜市打打牙祭,品嚐臺北道地的美味小吃。

 

草店尾土地公廟-慈福宮

草店尾土地公廟-慈福宮現址:臺北市八德路4段829巷26號。

相傳松山(錫口)為一鯉魚穴,而魚頭即在草店尾,而這座慈福宮就在鯉魚頭上,廟前碑文上記載「草店尾是在鯉魚穴之頂,奪龍蹯虎踞之地,享鯉魚穴之氣,佑眾人之福也…。」。一般土地公頭戴員外帽,而慈福宮的土地公戴的可是官帽,這是象徵其保祐的子民中有人考中科舉做了官,因此土地公也跟著沾光,由員外帽升級為官帽,這可是項榮譽。

 

百年樹人-松山國小

百年樹人-松山國小現址:臺北市八德路4段746號。

松山國小是1898年創立的,已屆滿百年,舊時稱「錫口國語傳習所」,松山國小共有3株百年老樹,其中1株是松山國小創建時自己種植,學生都叫它為「莿桐奶奶」;另2株是昔日之松山派出所移植至此也有百年歷史,分別被命名為「不老仙」及「萬壽翁」。

 

萬商雲集-渡船頭

萬商雲集-渡船頭現址:松山行政中心對面、饒河街旁。

臺灣城市最早源於海港及河港,基隆河因航行方便,而錫口位於居臺北及宜蘭中間,所以便自然地成為交通要道,這個港口沿著基隆河而形成,以至現今之饒河街,當時盛極一時,約同治年間是最熱鬧,後因基隆河開始淤積至日治時代盛況已不復從前,至今惟仍保有一條老巷叫「渡船巷」,即今之221巷。

 

饒河街觀光夜市

饒河街觀光夜市現址:松山行政中心對面,八德路4段和撫遠街叉口。

饒河街西起八德路4段和撫遠街叉口,東至八德路4段慈祐宮止,全長為六百公尺,民國76年規劃為觀光夜市,全街規劃為三段,前段活動攤販營業內容以香火、民俗藝品、日用百貨、食品為主。中段提供為假日廣場活動花展、玉展、民俗藝展等用途,兩側有遊客休憩區。後段攤位營業內容以飲食、水果為主之美食區;如今饒河街觀光夜市規模頗為廣大,街道兩側全是店面,道路中間則為兩排攤位以及供消費者行走的空間。該夜市最大特點便是聚集了上百家美味逼人的小吃攤,是本市具特色的觀光夜巿。

 

錫口信仰中心-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

現址:臺北市八德路4段761號。 錫口信仰中心-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

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俗稱「松山媽祖廟」,奉祀的主神是來自唐山湄州的「烏 面媽祖」,創建清乾隆18年(西元1753年),溯其淵源,昔時有一福建泉州籍和尚,俗名林守義,法號衡真,雲遊四方不住 寺廟,好結善緣,由湄州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四處渡化世人, 雍正末年海渡來臺,登陸沿途托缽化緣,乾隆二年行抵錫口,當 時地方士庶多係泉州同鄉,且先民都是崇敬媽祖,因而群起倡 議立廟崇奉,並集資建廟。成了錫口地區住民精神的寄託,也是 當地的官民活動中心,本廟歷年來,雖經多次整修改建,但廟內尚保有部分當年建廟時之古物,且整體建築古色古香,頗為壯觀。

 

百年老店-山東麻油

百年老店-山東麻油現址:臺北市饒河街84號。

位於饒河街夜市內的小山東小磨麻油食品店,其店面規模雖小,但店內出產的小山東小磨麻油卻是大大的有名,至於明明是三代世居松山,為何取店名為「小山東」呢?這恐怕得來這兒親自參觀這家已有百年以上的老店,聽聽老闆怎麼說,才能知道原委。

 

賠償教會-錫口禮拜堂

賠償教會-錫口禮拜堂現址:臺北市饒河街105號。

錫口禮拜堂又稱賠償教會,其原由是早期加拿大馬偕博士在臺灣各地建有教會,西元1884年(光緒10年)清法戰爭發生後,錫口人因不知此教會是加拿大人蓋的,誤以為法國人蓋的教會而把其毀掉,後來教會向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提出抗議,清政府便拿出1萬兩來賠償,而當時被拆掉的教會共有4座分別在錫口、艋舺、大龍峒、新店,而這所教會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

唐山來臺-霞海城隍

唐山來臺-霞海城隍現址:臺北市八德路4段439號。

本區的霞海城隍廟從它的碑記上得知,與大稻埕的霞海城隍,系出同源,都是福建省同安縣下店鄉海邊厝五家。原先供奉在私人的家中,地址是現在饒河街224號。西元1974年時由於拓寬饒河街,地方人士集資,購買現在的基址,建立新廟,西元1979年主體建築落成。除了日常的供奉之外,亦於偏殿設立了「月老殿」,供有情男女前來參拜。

 

下街土地廟-聚福廟(現況:整修中)

下街土地廟-聚福廟現址:臺北市八德路4段490號。

該廟供奉民間普遍信仰的福德正神~土地公,但特別的是以1塊石碑為主神,早期的聚福廟是明末清初時,由先民蘇錐先生在墾植竹林內發現以3塊石板架成簡陋的古老小廟之石碑(即今廟之主神~福德正神),由於蘇氏虔誠維修,香火日盛,嗣經道路拓寬,三遷四移,終於在民國74年重修整建至今。

 

台北府城隍-台北府城隍廟

台北府城隍-台北府城隍廟現址:臺北市虎林街3號。

台北府城隍廟落成於西元1926年,廟內的城隍原是城內撫臺街台北府城隍廟其中1尊,日治初期,日本人施行市區改劃時,擴充街道拆廟,由松山隆安社代表者鄭江河、呂粒等人奉移至此,募資建廟,建廟時正值日盛月明,故而命名為昭明廟,另於91年正名為台北府城隍廟。

 

內容來源引述自-松山區志。